您正在浏览:主页 > 网页游戏SF > 昆仑山,那个牧场
作者:网页游戏公益服 来源:http://www.banruo.net 时间:2019-12-29 20:44
在雄奇壮丽的昆仑山下,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常年靠放牧为生,冬草场、夏草场,寒冬炎暑,四季随着羊群的迁徙而轮回转场。他们曾经有过因放牧口渴随手抓雪入喉的艰辛,有过因远离城市的繁华而带来的孤独与寂寞,有过因久居地窝子带来的伴发病症的痛楚,有过因大雪漫漫为救羊羔而付出的牺牲……70年来,祖国大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民族团结搞的好不好?牧场的面貌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初夏时节,带着这些牵挂,我们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走进了这个可爱的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一牧场。 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流淌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昆仑山北麓的一牧场,是兵团最偏远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一牧场创建于1951年,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后勤部驻和田办事处肉食品供应基地。在当时一片荒凉的情况下,一牧场的军垦战士们将三五九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播洒在千里之外的昆仑山下,掀起了屯垦戍边的热潮,谱写了一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赞歌,对解放初期做好部队后勤保障、恢复和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谐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58年12月,一牧场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周恩来总理亲笔签批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这些红色文化记载了一牧场人创业的艰辛与苦难、光荣与梦想,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系,并转化为一牧场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上,从秦始皇时代后的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做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区的屯垦活动,从汉武帝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兵团屯垦戍边固然可说是历史屯垦戍边的延续和发展,但更是借鉴和超越。兵团组建以来,兵地各族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共促稳定,携手推进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发展,凝结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的鱼水亲情,巩固发展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一牧场可谓是兵团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参观一牧场场史展览中,手握钢枪放牧的战士、军民鱼水情的关怀、火热的连队大生产场景……透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当年一牧场的屯垦戍边的忘我革命精神仿佛向我们迎面扑来。在参观街道时,史治钢场长向我们介绍说,要把红色文化渗透到街道、住宅小区、广场的每一个细节,不断丰富牧场文化内涵,塑造牧场的视觉形象。现在正准备把牧场所有的街道重新命名,改为带有红色文化寓意的名字。为了用红色文化给职工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传递社会正能量,一牧场以评先树优为抓手,树典型、立标兵。每年三月公民道德建设月、五月民族团结教育月,一牧场党委都要表彰各类先进人物,集中展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风貌和主力军时代风采,在组织开展系列评先创优活动的同时,牧场还编发各类先进人物故事汇编、制作专题片、开设专栏巡回展播,在报刊网络广为宣传。在人人学先进、人人赶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中,一牧场先后培养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先进模范人物100多人。这其中就有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达芳,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图妮、陈志文家庭,荣获“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张永进。他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故事,传达着民族一家亲的深厚传统,传承着一牧场的红色基因。 一牧场广泛开展的“红歌大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万山之祖雪域文化艺术节”、兵地团结文艺演出,一牧场学校组织的“饱渗墨香、书写经典”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一张张文化名片汇聚成红色的潮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史、兵团史、民族发展史纷纷融入汇聚,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建场近70年来,“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和谐平安”的牧场精神,始终激励着各族职工群众,他们一手执牧鞭、一手握钢枪,以屯垦戍边的使命,把岁月凝聚成对共和国无限的忠诚,把海拔4000米的风霜雨雪塑造成共和国永不移动的界碑。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牧场历来就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统。建场伊始,各个连队就将一户少数民族家庭与一户汉族家庭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共同放牧共同劳动;一对对民汉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留下了一段段民汉通婚的佳话。进入新时代,一牧场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 守望相助,他们用嵌入式社区环境搭起增进各民族间友谊平台。在学校,各族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交流;在场部住宅区和连队居民区,各族居民也相邻而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无论哪个民族,谁家有喜事,街坊一起庆贺;谁家有困难,邻里总会伸出援手,共同克服。一牧场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维吾尔族姑娘图妮莎罕·阿卜杜热合曼,就是在这样的浓浓氛围中,接受国语学校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并且和汉族青年陈志文喜结良缘,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以文化人,他们用先进文化引领缔结增强凝聚力的纽带。主题征文、演讲等文化活动,篮球赛、拔河赛、广场文化周等文娱活动,把牧场文化展现得多姿多彩,形成了处处有看头、时时有精彩的文化风景线。在刚刚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爱国歌曲大合唱比赛中,牧场职工纷纷登台,各显身手,表达了对祖国强大、家乡幸福的赞美。为方便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牧场修建的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室、放映室、图书室等均免费对外开放,成为邻近村各族职工和农牧民享受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主阵地;150人的威风锣鼓队和100人的秧歌队每年都赴策勒县巡回表演,成了一牧场的招牌;兵地共建“百姓大舞台”、兵地篮球友谊赛、兵地文艺汇演,让兵地人民心连心,宛如一家人。 傍晚来临,大喇叭里响起了欢快的歌声,所有人都闻音而动,走出家门,来到牧场的文化广场,这里每天都要组织广场舞。娴熟的动作、曼妙的舞姿,大家纷纷加入跳麦西来甫的队伍,不分民族、不分你我,欢乐地唱起来、跳起来,好一派美好生活景象。“唱唱跳跳间,联络的是感情,密切的是情谊。”一牧场宣传干事桑春说。
<<上一篇:庄园牧场: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 >>
<<下一篇:赛尔号新手打谱尼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