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最新网页游戏 > 至诚无息竞风新开网页游戏私服流 大美一中写辉煌br
作者:网页游戏公益服 来源:http://www.banruo.net 时间:2019-12-03 17:4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这正是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长期坚守的文化育人路线。 学校在传承发扬“至诚无息”校训精神的基础上,将82年的办学特色、吴文化精华和时代要求合铸融通,有力地延拓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增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将文化的种子播进育人沃土,锤炼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的育人典范。 聚焦一 回眸办学历程 恪守报国情怀 那是1937年的春天,全面抗战爆发前夕,镇江商界巨子陆小波、爱国民主进步人士冷御秋和著名爱国实业家严惠宇等一批政商名流和开明乡贤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挽将倒之狂澜气吞朝阳,钟灵毓秀兮蛟龙藏,承先启后兮为国先”(校歌词),来到镇江城东的一座荒山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构木为舍,垒石为屋,创办了一所学校,名为“私立京江中学”。 首任校长张海澄(1888—1965),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反对袁世凯复辟,拒绝与汪伪政府合作,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抗日一线。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历任省立苏州中学、南通中学、南京中学校长。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学校几易校址,三更其名——1952年改为公立学校,1953年更名为“镇江市第一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率先通过国家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2004年首批转评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6年1月经省教育部门批准,更名为“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12年前,为了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从镇江东门坡移址到如今古运河畔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350亩,融现代化、个性化于一体,呈生态型、园林化于百物。园内芳草吐绿,桃李灿荣,方塘云影,曲桥幽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学生读书求学、成长发展的理想乐园,被誉为镇江教育的亮丽“名片”。 立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首任校长张海澄先生的“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服膺真理,服从纪律,服务人群”的办学思想,践行“至诚无息”的校训,大力弘扬“诚勤”的校风、“务实创新”的教风和“求真力行”的学风,逐步形成了“重基础、扬个性、高质量”的办学特色。现在又确立了新时期的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诚于心,勤于行,知行合一,至诚无息的新时代弘毅之士。” 聚焦二 坚持文化自信 传承“至诚”文化 有品位的学校,在幽雅的校园、漂亮的建筑之外,是掩不住的丰厚底蕴、博大格局,这种气质与自信不是一两年能练出来的,而是需要一代代学校管理者延续传统、规范办学、不断创新,并将当地的文化历史化入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 作为一所历史文化丰厚的学校,镇江一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发扬“至诚无息”的精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至诚”文化——“至诚”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至诚”就是要敢于直面内心的“私”与“欲”,洞穿它而深入理解天地间人与事的发展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帮助自己与他人,帮助世间万物健康地发展成长。“诚”不仅指个人品德修养层面的“诚实”“诚信”,还包含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探究和追求层面的“真诚”“坦诚”,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对理想忠贞不渝、对党和祖国的“忠诚”“虔诚”等含义。“至诚”文化已融入学校的精神宝库,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汇聚成为一中人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 80多年来,学校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中科院院士汪尔康、于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正、程泰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均在这里出色地完成了高中学业。柳春图、黄涛入选两院院士初选学者。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李清铣、袁仲翔、关坪等;科技精英有王爵琪、杨铨让、陆懋德等;军界翘楚有符德存、王刚元、向保年等;艺术名人有李传德、印青、汤菲等;体坛健将有赵善文、张国凤、薛松等;在国际奥赛和全国各科竞赛中初露锋芒的未来之星,有邹钢、刘欣、成功等。1992年,国家教育部门领导为学校欣然题词:“名校名师育名人,素质教育奠基根,优秀校风好传统,登高望远景色新。” 聚焦三 建设品质课程 成就特色教育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共识。在学校,突出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硬道理。 钟启泉教授曾经说过:“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这就是‘内涵发展’的内涵。”镇江一中一直坚持走传承文化、提升内涵、优质发展之路,“轻负担,高质量,重基础,扬个性”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特色一: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品质 学校于2007年提出了把“问题导学”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品质。 “问题导学”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指向“问题解决”,即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转移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来。二是课堂教学的内容问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问题导学的课堂上,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展开双边活动,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学生既是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动参与者,也是问题解决的积极主体。 学校全力打造生态活力型高效课堂,营造以“146”为标志的安全、民主、生态、审美的课堂文化。“1”即一大目标——以高效课堂为追求目标;“4”即四种形式——以“问题导学”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师生对话为主要方式、以讲练结合为结构形式;“6”即六大要素——兴趣、导学、定位、思维、训练、互动。 特色二:扬长培优、多元发展——拓展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为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出台了《关于发扬“轻负担,高质量,重基础,扬个性”的教学特色的指导意见》,要求按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科学定位各门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差别化的课堂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70多门,选修课程每个年级不低于30门,组建社团90多个,全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形成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普及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
<<上一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烟台旅游唱响《我爱你中国》 >>
<<下一篇:视频:无限自由 成最新页游公益服人网游《页游私服排行榜》 >>